行业资讯
News Center
“十三五”期间的民航安防技术的发展!
来源: | 作者:昊兆航科 | 发布时间: 1647天前 | 130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5年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制定发布了《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2016年,中国安防行业进入智能元年,开启了“人工智能+安防”的全新组合;

2017年,AI“进入”安防圈,引领了传统安防到智能安防的转型;

2018年,民航着力形成以“绿色”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2019年,国家标准人脸识别工作启动;

2020年“新冠”疫情下的智能安防安防企业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利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热像仪、AI测温等前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科技赋能精细化疫情防控,快速实现了智能安防技术的大规模落地应用。

五年间安防相关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样在民航安检领域也有新的发展。

人体安检可视化智能化


在人员安检方面,开启人体安检可视化智能化新时代。“十三五”期间,对人员检查的安检设备来说,设备功能、性能得到了提升,且研发和推广了毫米波成像式人体安检设备。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能够在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有效检测出在衣物覆盖下藏匿于人体各部位的物品——特别是能够检测出非金属物品,并能从图像上获取隐匿物品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2018年6月,中国民航局正式颁布中国标准,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正式纳入中国民航设备采购清单,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将逐步取代民用机场沿用26年的金属探测门。2019年,中国海关也将毫米波人体快速安检仪作为“标配”写入其指导方案中。

自助化智能安检


在行李安检方面,开启自助化智能安检新时代。随着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长,高峰期经常会出现旅客排队待检现象,传统的安检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旅客出行需求,这也推动了智能安检通道的快速发展。


智能安检通道将新增行李框的自动回收和发放功能,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自动机械传送系统,打通旅客行李、安检机信息、安检系统数据壁垒,不仅具有“人包对应”功能,而且实现全自动行李框的发放和回收。

“智能旅客安检系统”成为了提升安检保障能力的新驱动。它针对旅客安全需求实施“智能”安检,不仅有效提升了空防安全裕度,而且为旅客提供了方便和快捷。

安检信息化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安防系统不再是分散单一的安检设备,而是通过网络集成实现了安检点设备在一个系统平台的统一管理,对设备运行状态实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大大提高了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安防行业也会从不同领域得到新的发展,昊兆航科也将为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转段进阶作出自己的贡献!